基站覆盖存在短板
相较于其他运营商,联通在5G基站建设密度上存在明显差距。其单基站覆盖半径约为200米,仅为4G基站的三分之一,但实际部署数量未能实现同比例增长。这导致在高层建筑密集区或快速移动场景下,用户容易遭遇信号波动。
数据显示,联通约70%的5G基站集中在城市核心区,而在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信号盲区问题突出。这种不均衡的覆盖策略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网络优化投入不足
网络优化方面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 QoS策略配置未达最优,关键业务保障机制缺失
- 动态频谱共享技术(DSS)应用比例低于行业平均
- 室内分布系统覆盖仅完成重点场所的60%
这些问题导致网络资源调度效率低下,在高峰时段易出现网络拥塞。
终端设备更新滞后
2024年统计显示,联通用户中仍在使用4G终端的占比达38%,这些设备:
- 无法支持5G NSA/SA双模组网
- 天线设计不符合Massive MIMO技术要求
- 基带芯片处理能力不足
老旧设备造成实际网速与理论值存在30%-50%的差距。
用户密度分布失衡
在CBD等高密度区域,单个基站承载用户数超设计容量的120%。这种过载情况导致:
- 单用户可用带宽下降至15-20Mbps
- 时延波动超过50ms
- 丢包率攀升至3%-5%
技术迭代周期限制
5G Advanced标准商用进程迟于预期,现有网络存在三个技术瓶颈:
- 毫米波频段尚未完成全场景覆盖
- 网络切片技术仅实现L3级服务保障
- AI节能算法应用比例不足40%
解决方案与未来展望
改善措施应包含多维度策略:
- 2025年底前新增10万微基站强化覆盖
- 推广终端以旧换新计划,目标2年内5G终端渗透率达90%
- 引入网络智能编排系统,实现动态资源分配
随着3GPP R18标准落地,预计2026年端到端时延可降低至5ms以下,用户体验将得到本质提升。
联通网速提升受制于基础设施、技术演进和用户生态的多重因素。通过加大基站密度、加速网络智能化改造、推动终端升级三重举措协同推进,有望在2-3年内实现网络质量跨越式发展。运营商需建立用户感知监测体系,实施精准优化策略,最终构建高质量5G服务体系。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03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