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管体系全面升级:从备案到全周期管理
国家广电总局自2020年首次界定微短剧概念后,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2022年通过《国产网络剧片发行许可服务管理通知》建立许可证制度,2024年6月实施的备案新规明确”分类分层审核”原则,要求平台落实”未备案不上线”的铁律。这种由准入到运营的全流程监管,标志着网络视听内容管理进入系统化、标准化新阶段。
二、内容审核机制创新:分类分层与专项整治并行
新规实施”分类分层审核”制度,将微短剧与网络剧、网络电影实行同一标准管理,同时开展专项治理:
- 设立九项内容禁区,包括低俗色情、暴力恐怖等
- 建立动态审查清单,针对恶意剪辑、篡改经典作品等行为实施零容忍
- 重点整治”小程序”类微短剧,2022年起建立专项整治机制
该机制通过差异化管理和精准打击,实现监管效能提升。
三、价值导向与创新激励:构建健康创作生态
新规强调”双效统一”原则,要求平台:
- 设立创作引导基金,扶持正能量作品
- 建立专家评审库,完善内容评估体系
- 压缩偶像养成类节目占比至5%以下
通过”创作提升计划”引导制作机构深耕现实主义题材,2025年重点剧目中主旋律作品占比已超60%。
四、平台责任与用户权益保障
新规强化平台主体责任,明确要求:
- 建立用户分级管理制度,设置未成年人保护模式
- 规范付费机制,禁止诱导消费和自动续费陷阱
- 建立7×24小时投诉响应通道,2024年处理效率提升至48小时办结
该措施有效遏制了2024年初曝光的微短剧付费乱象。
五、长效管理机制的法治化探索
广电总局正推进《微短剧管理办法》立法工作,重点包括:
-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将违规主体纳入失信名单
- 完善跨部门协同机制,打通广电、网信、公安数据壁垒
- 试点人工智能审核系统,2025年已在20省部署试点
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网络视听监管从运动式治理转向法治化常态管理。
结论:中广电局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构建起”事前备案、事中监测、事后追责”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在强化底线管控的通过政策引导激发内容创新活力,为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微短剧投诉量同比下降62%,优质内容供给量增长45%,实现了监管与创新的动态平衡。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037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