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建筑结构阻碍
南坪地区多山地形与密集高层建筑对5G信号传输构成天然屏障。高频5G信号绕射能力弱,难以穿透混凝土墙体及地下空间,导致部分背街巷道与地下停车场成为信号盲区。尤其是老旧小区改造滞后,金属防盗网等设施进一步加剧信号衰减。
基站布局密度不足
电信5G基站建设面临三重挑战:
- 需达4G基站4倍密度才能实现同等覆盖,当前部署进度仅完成规划65%
- 部分社区存在基站选址纠纷,居民担忧辐射致建设受阻
- 商业区优先覆盖策略使居民区资源分配失衡
5G技术特性限制
采用3.5GHz频段的5G信号传播半径仅300-500米,相较4G 1-3公里覆盖范围大幅缩减。毫米波技术虽提升速率,但穿透损耗达20dB以上,导致室内信号强度骤降。广电与电信共享频段资源差异,进一步影响特定区域服务质量。
室内覆盖难题待解
南坪商圈大型商业体存在显著覆盖差异:
区域 | 4G信号 | 5G信号 |
---|---|---|
露天广场 | -75 | -68 |
地下车库 | -95 | 无服务 |
高层办公室 | -82 | -103 |
数据显示地下空间与高层建筑信号劣化明显,需部署微基站补盲。
建设成本与效益矛盾
单个5G基站年运营成本达4G的3倍,而南坪部分区域每平方公里用户密度不足300人,投资回报周期超5年。运营商采取分阶段建设策略,优先保障政务中心、交通枢纽等关键区域。
南坪5G覆盖盲区是技术特性、地理环境与经济效益综合作用的结果。解决路径需包含微基站部署、动态频谱共享、室分系统改造等组合方案,预计2026年可实现重点区域连续覆盖。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062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