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仔尾路塌陷事件回顾
2025年2月13日,思明区豆仔尾路发生约1平方米路面塌陷,经管养单位开挖检测发现地下排污管断裂导致水土流失。该路段曾多次出现地面沉降现象,此次事件暴露出市政管网老化监测的薄弱环节。
时间 | 类型 | 直接原因 |
---|---|---|
2024.11 | 桥梁裂缝 | 荷载超标 |
2025.02 | 路面塌陷 | 管网破损 |
隐患成因多维分析
住建部门排查显示,城市基建隐患主要源于:
- 地下管网服役超20年占比35%
- 施工回填不达标引发空洞
- 多部门交叉管理权责模糊
厦门市建设局专项调研发现,76%的市政设施病害源于设计标准滞后与材料老化双重作用。
现行安全管理机制
依据《厦门市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已建立:
- 市交通委牵头的跨部门联动机制
- 建设单位质量安全首责制
- 勘察单位终身追责制度
科技赋能排查体系
2024年起推广的三维地质雷达扫描技术,可探测地下5米内结构异常。市政养护系统接入物联网感知终端1200个,实现:
- 实时监测管道压力变化
- AI预警沉降风险区域
- 移动端应急响应系统
未来改进路径
专家建议构建”规划-建设-运维”全周期管理体系,重点推进:
- 制定地下管网定期置换计划
- 建立市政设施电子健康档案
- 完善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管
城市基建安全需构建政府主导、科技支撑、社会参与的新型治理模式。厦门市通过完善法规体系(如新修订的《勘察质量安全管理条例》)、强化智能监测(雷达探测与物联网技术)、优化应急机制(分级响应制度)等组合拳,正探索特大城市基建安全治理的示范路径。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06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