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工程背景与启动
厦门环东海域曾因20世纪无序水产养殖导致海域淤积、水质恶化,黑臭水体与垃圾堆积成为生态顽疾。2006年,厦门市启动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对同安湾91平方公里海域及114平方公里陆地进行系统性治理,成为全国首个滨海岸线保护规划的实践样本。
核心措施与技术创新
工程通过四大关键步骤实现生态逆转:
- 退养还海:清退77平方公里养殖区,81天完成3万多个网箱拆除;
- 清淤扩容:清除2.2亿立方米淤泥,增加纳潮量4400万立方米,提升水体交换能力30%;
- 柔性修复:采用红树林种植、丁坝建设等生态护岸技术,构建潮间带生态系统;
- 陆海统筹:同步推进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实现陆源污染源头治理。
生态效益与生物多样性恢复
经过近二十年治理,环东海域呈现显著变化:
- 消失多年的长毛对虾、白海豚重现海域;
- 红树林面积达85公顷,形成福建最大人工湿地公园;
- 沙滩宽度从不足10米拓展至80米,海岸侵蚀得到遏制。
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生态修复带动区域价值全面提升:
项目 | 成果 |
---|---|
文旅产业 | 建成环东浪漫线、滨海浴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 |
城市开发 | 吸引万豪等高端酒店入驻,土地价值提升300% |
赛事经济 | 举办国际马拉松、风筝节等大型活动 |
科学治理模式推广价值
该工程创新提出“先保护后开发”原则,形成可复制的技术体系:
- 建立全国首个滨海岸线保护规划标准;
- 开发“筷子苗”技术解决红树林种植难题;
- 实现生态修复与新城建设的有机融合。
未来展望与持续发展
厦门计划延伸生态修复范围至东南部海域,通过智慧监测系统提升治理精度,并探索蓝碳交易等市场化机制,目标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城市典范。
环东海域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系统性治理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其科学路径为全球滨海城市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案例。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06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