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降费与隐形扣费
电信运营商常以「套餐直降60元」「免费升级5G」等话术吸引用户,实际办理后却出现隐形增值服务扣费。例如东莞王女士被告知套餐费从99元降至39元,结果反而新增6元服务费;广州谢先生被承诺免费升级5G,次月账单却多出20元流量包费用。
此类套路多通过默认开通彩铃、云盘服务实现,有用户两年内为未使用的副卡、云盘功能额外支付近千元。
限时优惠变相逼单
运营商利用「套餐即将失效」「恢复原价219元」等虚假紧迫感诱导升级。常州汤女士被要求将60元套餐升级至89元,后发现原套餐可自动延续;北京龙先生被推荐199元全国套餐,实际同需求使用19元套餐仅需55元。
- 营销话术:「专属内部特权」→ 实际条款:普通套餐
- 承诺内容:「赠送设备永久使用」→ 隐藏费用:15元/月设备租赁
低价套餐的流量限制
标称「19元200G流量」的套餐存在三重限制:定向流量占比超80%、超出20G后强制限速至1Mbps、未用完流量月底清零。实际可用流量仅为标称值的60%,且首充返现后真实月租达29元。
合约绑定与注销障碍
宽带套餐常捆绑「3年合约期」,消费者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办理网贷分期,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月份违约金。河南某用户办理宽带时被私自开通36期花呗分期,维权时遭千元违约金索赔。
老年用户定向陷阱
营销人员针对老年群体推出「孝心包」「防走失服务」等温情套餐,利用其不熟悉线上查账、投诉流程的特点实施沉默收割。有代理商日均30单业务中半数来自老年人,隐蔽扣费最长达7年。
电信消费陷阱呈现技术化、精准化趋势,建议用户办理业务时全程录音、逐条核对合同细则,老年群体可要求运营商关闭自动开通增值服务功能。监管部门需建立银发套餐白名单制度,从源头遏制套路营销。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07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