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电台融媒体创新实践 打造巴蜀文化视听新标杆

四川广播电视台通过“技术+文化”融合创新,构建覆盖多平台的融媒体传播体系,推出《三星堆密码》《川剧少年派》等爆款IP,运用5G、XR等技术增强文化表达,形成“内容生产-技术赋能-产业联动”的生态闭环,为地域文化传播与媒体转型提供实践范例。

融媒体发展背景与战略定位

四川广播电视台以“文化强省”战略为导向,依托融媒体技术重构传统广电生态。面对新媒体时代用户需求的多元化,四川广电提出“技术+文化”双轮驱动模式,将巴蜀文化资源转化为视听内容核心竞争力,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播、电视、移动端的多维传播体系。

四川广电台融媒体创新实践 打造巴蜀文化视听新标杆

内容创新:巴蜀文化的视听表达

通过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四川广电推出系列原创IP:

  • 纪录片《三星堆密码》采用4K技术还原古蜀文明
  • 综艺《川剧少年派》实现传统戏曲的青春化表达
  • 短视频专栏《舌尖上的川味》全网播放量破3亿

技术赋能:打造沉浸式体验

技术创新成为内容生产的关键支撑:

  1. 搭建5G+AI内容中台,实现跨平台素材智能调度
  2. 应用XR扩展现实技术制作文旅融合节目
  3. 开发AR互动小程序增强用户参与感

传播矩阵:全媒体覆盖新路径

构建”两微一抖一快+自有APP”的传播矩阵:

四川广电融媒体用户触达数据(2023年)
平台 月活用户 内容类型
微信公众平台 520万 深度报道
抖音号 380万 短视频
熊猫视频APP 210万 直播互动

案例成果与社会影响

《川江号子》融媒体项目获评国家广电总局创新案例,通过以下维度实现突破:

  • 建立文化数据库收录非遗影像2000+小时
  • 开发线上虚拟展馆吸引青年用户占比65%
  • 带动相关文旅产业增收超1.2亿元

未来规划与行业启示

四川广电提出三大发展方向:

  1. 建设省级融媒体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2. 探索元宇宙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
  3. 培育”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梯队

四川广电的融媒体实践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样板,通过技术赋能与文化深耕的双向突破,不仅实现了巴蜀文化的创新传播,更构建起新型主流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行业树立了视听内容生产的标杆。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073716.html

(0)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