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传广电系产教融合与全媒体人才培养双向赋能路径探索

四川传媒学院广电系通过构建产教融合协同机制、重构全媒体课程体系、打造四级进阶实践平台等创新举措,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双向赋能模式。该模式以动态行业案例库和真实项目驱动为核心,结合AI技术应用与双师型队伍建设,有效提升学生解决复杂传媒问题的能力,为智能媒体时代输送复合型创新人才。

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实践

四川传媒学院广电系构建了“产业需求导向、项目驱动培育”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行业标准课程、实施双导师制等创新举措,将传媒产业链与教育链深度融合。例如与省级融媒体中心合作开设《智能内容生产》实践课程,引入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使学生在全媒体采编流程中完成能力进阶。

川传广电系产教融合与全媒体人才培养双向赋能路径探索

表1:产教融合实施路径对比
维度 传统模式 创新模式
课程开发 静态教材主导 动态行业案例库
评价体系 单一考试评价 企业项目验收制

二、全媒体课程体系重构与数智化转型

基于AIGC技术变革,构建“智能工具+人文素养”复合型课程模块。在保留《广播电视评论》《融合新闻实务》等传统核心课程基础上,新增《数据新闻可视化》《智能主播实训》等前沿课程,形成包含基础技能层、专业核心层、创新应用层的三维课程矩阵。

  • 基础层:媒体技术原理与视听语言基础
  • 核心层:融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伦理
  • 应用层:AI辅助创作与跨平台运营

三、实践平台赋能人才多维能力培养

打造“四级进阶”实践教学体系:基础实训室模拟传统媒体环境,融媒体工坊对接区域媒体需求,创新创业中心孵化原创IP,产业园区承接真实项目。通过《预制菜产业传播》《代际数字鸿沟》等社会议题的深度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1. 大一年级:媒体认知与基础技能实训
  2. 大二年级:跨媒介叙事能力培养
  3. 大三年级:全流程项目制实践
  4. 大四年级:创新创业成果转化

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迭代路径

实施“行业导师驻校计划”与“教师企业浸润工程”,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参与不少于3个月的媒体实践。建立AI教学辅助系统,通过智能诊断分析教学痛点,动态调整产教融合方案。

五、质量评价体系与成果转化机制

构建包含行业标准符合度、技术应用创新性、社会传播影响力等维度的评价指标。近三年毕业生作品在省级以上媒体平台采用率提升42%,校企联合研发的智能采编系统获国家专利3项。

川传广电系通过机制创新、课程重构、平台升级的三维驱动,探索出产教融合与人才培育的螺旋式发展路径。未来需进一步深化AI技术应用,构建跨区域产教联盟,形成可复制的传媒教育新范式。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08972.html

(0)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