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传与实际的割裂
电信新套餐广告中”不限量高速流量”的承诺,在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隐性限制。用户发现:
- 20GB后网速降为1Mbps
- 视频平台定向流量不计入套餐
- 区域限制条款未在广告中明示
更有多位用户反映,在APP端无法查看实时流量明细,导致超额扣费达50元/次。这种营销话术与合约条款的差异,直接引发”虚假宣传”的质疑。
二、资费陷阱的三大套路
- 套餐升级陷阱:以设备更换为名,将129元套餐升级为159元套餐,实际包含多项隐性月租
- 免费赠品捆绑:接受路由器等赠品即默认签订两年合约,限制携号转网
- 降速不减费:宽带续费后速率从100M降至10M,资费维持原价
有用户通过支付宝扫码支付时,被叠加15元/月的摄像头租赁等附加服务,这些收费项目在办理时均未明确告知。
三、服务承诺的失信危机
运营商处理投诉时存在系统性缺陷:
- 客服平均响应周期超过15个工作日
- 30%投诉涉及套餐变更障碍
- 营业厅拒绝提供书面合同
成都某用户为注销宽带,被迫走访5个营业厅仍遭推诿。更有多起案例显示,客服人员擅自添加”不得资费降级”等后台限制条款。
四、行业生态的恶性循环
低价套餐引发的市场乱象已形成连锁反应:
- 低于成本价抢占市场挤压中小运营商
- 外包渠道销售占比超60%,服务质量失控
- 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下降35%
这种恶性竞争最终损害用户权益,某9亿用户群体若每月多收10元,即可创造90亿元额外收益,暴利驱动下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五、用户应对策略建议
- 坚持索要纸质合同并逐条核对
- 全程录音录像保留证据
- 拒绝非必要赠品和服务绑定
- 每月核查账单明细
- 通过工信部渠道集体维权
建议建立第三方套餐比价平台,要求运营商公示套餐履约率数据,从制度层面遏制”套路营销”。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1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