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自2023年起,广东移动用户频繁反映收到“彩铃自动订阅”短信通知,短信内容显示用户默认开通彩铃服务并要求在24小时内回复“否”才能取消。若未及时回复,则按月扣除5-10元不等费用。此类操作被质疑违反明示同意原则,用户普遍认为运营商通过默认勾选、模糊提示等方式诱导消费。
争议核心包括:订阅短信是否构成有效告知、自动扣费是否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订流程是否存在技术壁垒等。例如有用户指出,运营商发送的短信未通过电话或二次确认,且部分业务退订需突破套餐捆绑限制。
用户投诉案例与经济损失
典型案例显示,此类问题已造成显著经济损失:
- 广州用户因未及时回复短信,被连续扣费16个月,累计金额64.77元
- 佛山老年用户账户在2024-2025年间被擅自开通多项增值业务,扣费总额达3850元
- 东莞用户发现套餐外被叠加“视频彩铃包”“智慧生活知识库”等业务,一年损失2487元
法律依据与责任认定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9、55条,用户享有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经营者欺诈行为需承担退一赔三责任。《电信条例》第32条更明确规定,运营商须经用户确认后方可收费。实践中,隐蔽扣费行为多被认定为“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符合欺诈构成要件。
退订困境与维权难点
用户维权面临多重阻碍:
- 短信退订通道时效性强,超24小时即默认接受服务
- 线上退订常因“套餐捆绑”“营销活动限制”失败,需反复拨打客服
- 投诉处理存在推诿现象,部分客服否认未经授权的开通行为
解决建议与防范措施
建议用户采取以下行动:
- 定期通过“中国移动APP-已订业务”核查增值服务
- 对可疑短信立即回复“0000”查询退订,或拨打10086冻结增值业务
- 保留扣费记录并通过12300(工信部)、12315等渠道联合投诉
运营商方面,工信部2025年行风会议要求三大运营商强化代理商管理,落实资费公示和二次确认流程。目前移动已开展营销服务专项治理,承诺严惩违规渠道。
彩铃自动订阅扣费事件暴露通信行业营销规范缺失问题。用户需提高账单审查意识,同时监管部门应建立增值业务开通白名单机制,强制要求语音确认或人脸识别等强授权方式,从根本上杜绝“沉默即同意”的扣费模式。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1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