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技术驱动融合创新:构建全媒体传播新底座
- 二、构建全域传播体系:从单向广播到场景化服务
- 三、推进智慧城市服务:媒体与城市治理深度绑定
- 四、数据要素赋能生态:打造新型媒体价值链条
- 五、数字文化IP打造:激活城市文化数字基因
- 六、组织架构转型支撑:构建适配数字化的新型生产关系
一、技术驱动融合创新:构建全媒体传播新底座
广州广电通过5G NR广播技术实现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全面升级,构建覆盖有线网络、移动终端、物联网设备的融合传播网络。其技术架构包含三大核心模块:
- 5G智慧广播系统:实现音频内容的实时采编播控,支持千人千面的智能推送
- 云边端协同平台:依托”国际媒体港”项目搭建的分布式算力网络,支撑4K/8K超高清直播
- 城市级应急广播:整合5G广播、有线电视、移动终端等多通道,形成分钟级应急响应能力
二、构建全域传播体系:从单向广播到场景化服务
在”掌中广视”新媒体矩阵基础上,广州广电打造”云十端”服务体系,形成覆盖不同用户场景的传播闭环。通过用户画像系统和LBS定位技术,实现:
- 交通场景:车载终端实时推送路况信息及周边服务
- 家庭场景:智能电视端整合政务服务、在线教育等模块
- 移动场景:5G消息推送结合AR导航的文旅导览服务
三、推进智慧城市服务:媒体与城市治理深度绑定
广电网络深度参与城市数字化转型,形成”媒体+政务+服务”的生态化布局:
- 智慧海洋监测:在珠海部署5G+声呐技术,实时追踪白海豚生态数据
- 数字农业应用:江门水产养殖基地实现水质AI监测与设备远程控制
- 城市安全网络:应急广播系统与1200个智能监控设备联动,构建防溺水预警体系
四、数据要素赋能生态:打造新型媒体价值链条
依托广州数据交易所股东优势,广电运通构建数据要素流通闭环:
- 内容数据资产化:将历史音视频资源进行标签化处理,形成可交易数据产品
- 用户行为分析:通过千万级终端采集脱敏数据,支撑精准广告投放
- 算力基础设施:建设500P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服务大湾区数字经济建设
五、数字文化IP打造:激活城市文化数字基因
在永庆坊等文化地标部署数字孪生系统,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体验:
- 非遗数字活化:粤剧、醒狮等传统艺术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实现数字化传承
- 沉浸式文旅项目:《黄埔!黄埔!》舞台剧运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历史场景
- 元宇宙观影空间:打造可交互的虚拟文化展馆,拓展文化消费新场景
六、组织架构转型支撑:构建适配数字化的新型生产关系
通过”中央厨房”式融媒体中心重构生产流程:
- 建立产品经理制:设置10个垂直领域的内容工作室
- 技术中台建设:整合AI剪辑、智能审核等12项技术能力模块
- 人才结构优化:数字技术人才占比提升至43%,设立专项创新孵化基金
广州广电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表明,城市级媒体生态重塑需要构建技术驱动、数据赋能、生态协同的立体化发展模型。通过将媒体功能嵌入城市治理脉络,既实现了传播效能的几何级增长,又创造了新型公共服务价值,为超大城市媒体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广州范式”。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1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