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织架构重构:打造全媒体传播中枢
广平广电台通过成立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重构”策采编发评”全流程生产体系。采用”总编室+垂直工作室”模式,打破传统部门壁垒,组建短视频创作、数据新闻、直播运营等10个专项团队。建立动态岗位管理机制,实施”基础分+传播效果加权”考核制度,将新媒体平台传播数据纳入绩效评估体系。
二、技术赋能创新:构建智慧融媒生态
在技术融合层面着力推进三大工程:
1. AI集成工具库建设:引入智能写作、AI视频剪辑、虚拟主播系统,将常规新闻生产效率提升60%
2. 数字资源云平台:构建包含5000小时历史影像资料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跨平台资源共享
3. 智能传播分析系统:建立用户画像数据库,精准匹配本地文化类内容与目标受众
三、内容生产变革:激活地域文化基因
围绕”非遗传承””红色文化””民俗故事”三大主题,推出系列融媒体产品:
- 《匠人志》微纪录片系列:采用4K+HDR技术拍摄传统手工艺
- 《云游古建》VR交互产品:实现县域文保单位数字化呈现
- 《方言故事会》音频专栏:融合AI方言识别技术
四、传播矩阵升级:建立立体传播网络
构建”1+3+N”传播体系:以自有APP为核心,联动抖音、微信、快手三大平台,接入20个乡镇级融媒体站。通过算法推荐优化,使本土文化类内容触达率提升至85%,其中《非遗直播间》单场最高观看量突破50万人次。
五、合作模式突破:构建双向赋能机制
与省台建立”内容共创+技术共享”战略合作,联合开发《寻味广平》文旅融合IP。通过”省级平台导流+县级内容供给”模式,实现文化传播量级跨越,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突破2亿次。同时与本地文旅部门共建”文化传播指数评价体系”,形成内容生产与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
广平广电台通过组织机制革新、技术深度应用、内容生态重构,探索出具有区域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其以文化传播为突破口,实现传统广电向”内容+服务+技术”三位一体新型媒体的转型,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1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