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丁立臣:网络改革与媒体融合路径探析

本文系统阐述广电领域网络改革与媒体融合的实践路径,从战略必要性、技术创新、内容生产、地市实践等多维度展开分析,提出构建技术驱动、内容为本、机制创新的融合发展体系,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一、媒体融合的战略必要性

在数字化浪潮下,广电媒体系统性变革已成为掌握舆论主导权的核心路径。丁立臣指出,深化媒体融合不仅是巩固主流思想文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国际话语权的基础支撑。通过AI技术与混合云架构优化生产流程,可显著提升内容分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广电丁立臣:网络改革与媒体融合路径探析

这一转型需要突破传统传播模式的局限性,建立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云+端”生产体系,实现从单向传播到多向交互的范式转换,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技术保障。

二、技术驱动的系统性变革

技术革新正重构媒体生产全链条:

  • AI Lab支持全自动内容生成,实现宣传片智能制作
  • 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建立精准推荐模型
  • 5G+4K/8K技术赋能超高清直播场景

芒果融创的实践表明,通过算力集群支撑大模型训练,可将传统制作周期缩短60%以上,同时保持主流价值观的准确传达。

三、内容创新与传播路径优化

内容供给侧改革需遵循“三化”原则:

  1. 垂直化:深耕地域文化特色内容
  2. 场景化:构建移动端伴随式传播场景
  3. 交互化:开发UGC+PGC协同生产模式

山东广电的实践印证,通过融媒体矩阵建设,文化类节目用户触达率提升3倍,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闭环。

四、地市级媒体融合实践探索

地市广电改革呈现三大特征:

  • 报台整合实现资源集约化
  • 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协同机制
  • 开发“媒体+政务+服务”生态圈

典型案例显示,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地市媒体运营成本降低40%,原创内容产量增长120%。

五、未来挑战与发展对策

当前媒体融合面临三重矛盾:

  • 技术迭代速度与人才储备的失衡
  • 传播广度与内容深度的博弈
  • 商业逻辑与舆论引导的协同

丁立臣建议构建四维应对体系:建立弹性组织架构、完善数据安全规范、培育跨界人才梯队、创新价值评价指标,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媒体深度融合已进入改革深水区,需要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内容建设为根本、体制机制为保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通过系统性变革实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协同提升,方能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20297.html

(0)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