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自2019年颁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以来,持续强化未成年人内容保护机制。2025年新规以分级制度为核心,针对0-18岁群体划分5个年龄区间,结合人工智能审核技术,构建覆盖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直播等全场景的内容管理体系,旨在遏制过度商业化与成人化倾向。
二、年龄分级标准体系
新规将未成年人内容划分为以下层级:
- 0-3岁:仅限科普认知类内容,禁用动态广告插播
- 4-6岁:禁止出现暴力暗示及虚拟货币交易场景
- 7-12岁:限制竞技类节目排名展示,禁用打赏功能
- 13-15岁:需过滤涉及早恋、社会负面议题内容
- 16-18岁:限制成人向影视剧改编作品的传播范围
分级标准明确要求制作方在节目片头添加显著标识,并建立动态内容库匹配机制。
三、青少年内容审核升级要点
审核体系重点强化三个方面:
- 建立三级人工复核机制,对涉及历史虚无主义、不良价值观内容实施零容忍
- 禁止未成年人参与选秀类节目制作,限制明星子女过度曝光
- 网络短视频平台需在30秒内完成敏感画面AI识别,包括暴力美学、不当服饰等元素
四、直播与互动内容强化监管
新规明确要求直播平台执行双重限制:
- 全面关闭未满16周岁用户的打赏通道,16-18岁用户需监护人实名认证
- 建立未成年人主播黑名单制度,违规账号所属平台将面临最高停业整顿处罚
- 弹幕与评论实施关键词过滤,涉及校园暴力、自残倾向等内容自动触发预警
五、技术保障与行业责任
政策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三项技术部署:
- 全网统一的内容分级标识系统,实现跨平台数据互通
- 建立未成年人数字身份认证中心,整合公安、教育等多部门数据
- 研发智能护瞳模式,动态调节屏幕色温与蓝光辐射量
行业主体需设立未成年人保护专员岗位,定期向监管部门提交内容安全评估报告。
结论:本次分级新规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赋能构建双重防线,既延续了2019年《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的核心要求,又针对直播、短视频等新兴业态完善监管闭环,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进入精准化治理新阶段。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28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