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乱象破坏历史严肃性
抗日神剧中频繁出现八路军战士梳现代莫西干发型、手撕鬼子等违背历史常识的情节,这种创作方式不仅消解了抗战历史的严肃性,更导致年轻观众对真实历史的认知偏差。数据显示2016年电视剧积压比例达70%,折射出粗制滥造现象的严重程度。
遏制过度娱乐化倾向
广电总局明确要求不得播出存在以下问题的抗战剧:
- 违背物理常识的战斗场景设计
- 对历史事件的戏说改编
- 以偶像剧套路包装战争题材
此类规定直接针对”手榴弹炸飞机”等雷人桥段,强调艺术创作不能脱离历史真实。
统一审查标准体系
地方广电局与总局审查尺度存在差异,部分地面频道成为神剧”避风港”。总局通过建立分级审核机制:
- 省级广电部门初审发行许可证
- 总局再审发放上星许可
- 建立作品阅评和考核制度
该体系有效堵住了审查漏洞,2015年通报处理多部违规剧集。
强化价值观引导作用
针对某些抗战剧存在的价值偏差,总局采取双重引导策略:
问题类型 | 管控手段 |
---|---|
英雄人物娱乐化 | 建立经典作品保护机制 |
历史虚无主义 | 强化重大题材创作引导 |
通过《雷霆战将》等案例的查处,彰显保护英烈名誉的坚定立场。
优化影视行业生态
总局将抗战剧整治纳入行业综合治理:
- 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
- 建立社会效益考核机制
- 打击虚假收视数据造假
这些措施推动行业回归内容本位,2020年后抗日神剧产量下降65%。
广电总局严控抗日神剧创作尺度,本质是通过规范创作导向维护历史记忆的真实性,其政策演进从初期叫停个别剧目,发展为建立涵盖创作、审查、播出的全流程管理体系。这种管控既是对文化责任的坚守,也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36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