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电新规核心内容引发争议
2025年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提出三项关键要求:一是未标注许可证或备案号的微短剧不得上线传播;二是建立分类分层审核制度,强化平台主体责任;三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纳入重点监管范畴。该政策因涉及创作边界与技术应用限制,被部分网民称为“脑残式管控”。
二、AI创作与经典改编成焦点
新规中针对AI“魔改”短视频的专项治理引发激烈讨论。典型案例包括《甄嬛传》被改编为枪战片、《红楼梦》变身武打戏等,广电总局认为此类作品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要求短视频平台限期清理违规内容。反对者则质疑:
- 二次创作是否必然导致文化断代
- AI技术应用与艺术创新的平衡标准
- 经典改编的合理边界如何界定
三、行业合规成本激增的隐忧
根据新规要求,短视频平台需承担三重责任:
- 建立AI生成内容显著标识系统
- 执行双周数据报送与黑名单机制
- 对平台自有AI工具进行功能自查
中小型制作团队因审核周期延长和资质门槛提高,面临生存压力,部分从业者转向地下灰色产业链。
四、专家与公众舆论的分歧
支持者援引2018年《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的治理成效,认为新规延续了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安全的逻辑框架。反对声音则集中在:
- 审核标准缺乏量化指标导致的执行偏差
- 可能抑制新兴技术驱动的创作形态
- 青少年文化表达空间的压缩风险
结论:这场争议折射出数字化时代文化治理的深层矛盾。如何在技术创新、文化传承与市场监管间构建动态平衡,仍是考验政策制定智慧的核心命题。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3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