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规模扩张与市场乱象并存
截至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突破6亿,占网民总数80%以上,产业营收年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但伴随高速增长的是内容违规现象频发,仅2022年上半年就查处155部违规节目,涉及低俗、暴力等突出问题。
- 低俗化表达:32%
- 暴力场景渲染:28%
- 历史虚无主义:19%
二、内容质量引发的社会争议
部分网络剧刻意展示血腥暴力场面,微电影存在性暗示等擦边球内容,引发80%受访家长对青少年保护的担忧。视听平台自身也呼吁建立行业标准,防止劣质内容挤压优质创作空间。
三、制度建设的动态完善需求
广电总局自2003年起建立许可证制度,历经15号令、39号令等多次修订。2016年将行政许可事项调整为”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23年出台新规强化平台主体责任,形成”准入+审核+追责”的全链条监管。
- 2004年确立行政许可制度
- 2012年建立内容分级机制
- 2020年推行AI审核标准
四、审核机制与技术手段升级
现行审核体系包含三重保障:人工审核团队需通过专业资质考核,云计算实现海量内容筛查,AI模型识别准确率达92%。2024年起要求所有节目上线前完成双审复核。
五、履行社会文化责任的要求
作为意识形态主阵地,网络视听平台必须杜绝历史虚无主义表达,防止宗教极端主义传播。新规明确11类禁止内容,包括恶意贬损英雄人物、暴露侦查手段等特殊场景。
广电总局加强监管的实质是平衡产业发展与文化安全的系统工程,通过动态调整政策工具包,既保护5.6亿用户的合法权益,又为优质内容创造良性发展空间,最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4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