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微短剧+文旅创作计划全景透视:162部作品种草中国

国家广电总局“微短剧+文旅”计划通过162部作品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数字化融合,覆盖24省市,创新“线上种草、线下打卡”模式。技术赋能与地域叙事结合,带动多地旅游增长,为文旅产业升级提供新范式。

创作计划背景与目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起的“微短剧+文旅”创作计划,旨在通过轻量化、年轻化的微短剧形式,挖掘地方文化IP,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该计划集结了全国34家制作机构,以“一城一剧”为核心理念,覆盖24个省市,形成“线上种草、线下打卡”的文旅消费新模式。

广电总局微短剧+文旅创作计划全景透视:162部作品种草中国

162部作品题材亮点

本次入选的162部作品涵盖三大主题:

  • 历史传承:如《长安十二时辰·非遗篇》展现唐代工匠技艺;
  • 自然生态:如《云上梯田》呈现哈尼族农耕智慧;
  • 现代都市:如《蓉城十二巷》融合成都街巷文化与潮流生活。

文旅融合的叙事创新

创作者通过“微时长、强共鸣”的叙事策略,将地方特色转化为沉浸式剧情:

  1. 采用方言台词增强地域辨识度
  2. 植入AR扫码解锁隐藏景点功能
  3. 设计剧情同款文旅打卡路线
代表性作品数据对比
作品名称 取景地 播放量(万)
《敦煌秘境》 甘肃莫高窟 8200
《闽南茶语》 福建武夷山 6500

技术赋能与传播效果

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推荐实现精准触达,其中抖音#跟着微剧游中国#话题播放量突破12亿次。4K超高清拍摄、虚拟场景重建等技术应用,使微短剧成为文旅资源的动态百科全书。

社会反响与未来展望

据文旅部数据显示,相关取景地游客量平均提升37%,其中《西湖恋歌》带动杭州南宋御街客流量增长210%。专家建议未来应加强:

  • IP衍生品开发体系
  • 跨区域联动创作
  • 海外传播渠道建设

结论:广电总局的微短剧创作计划成功打通了文化传播与旅游消费的闭环,通过“小切口、大情怀”的内容生产模式,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创新样本。这种“影视+文旅”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数字时代的文化体验经济。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40882.html

(0)
上一篇 6小时前
下一篇 6小时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