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约谈事件折射行业监管升级
广电总局联合北京市广电局于2024年12月约谈”红果短剧”主要负责人,直指该平台在管理提示发布后仍存在违规内容上线问题。此次约谈是广电总局继连续发布三份管理提示后的首次平台级整改行动,标志着微短剧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入规范发展阶段。
约谈会议明确提出三点整改要求:建立总编辑负责制,强化自查自纠机制;提升内容审核标准,重点打击违反公序良俗的”擦边”内容;通过扶持优质剧目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红果短剧随后宣布暂停新剧上线,并对受理剧目重新评估。
二、标准化管理体系加速完善
广电总局2023年修订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标准化管理办法》于2025年全面落地实施,该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机制:
- 分级标准体系:涵盖基础通用、节目内容、传输接收、管理服务四大类标准,明确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适用范围
- 动态监管机制:双周数据报送与违规剧目”黑名单”制度形成常态化监管,2025年已累计处置低俗微短剧超200部
- 技术规范延伸:新增《数字虚拟人技术要求》,对AI生成内容中的生物识别信息使用作出明确限制
三、内容审核标准进一步细化
针对特定题材的创作指引持续深化:
- 价值观审查:明确禁止宣扬”拜金主义””特权思想”等不良倾向,2025年3月新规要求撕掉单纯追求感官刺激的”爽剧”标签
- 题材分级管理:中老年题材需避免诱导投资陷阱,”霸总”类剧目禁止物化女性角色
- 技术审核前置:要求平台建立AI辅助审核系统,对剧本关键词、人物设定进行预筛查
四、平台责任与创作导向双强化
新规实施后,平台需履行三重责任:
- 建立总编辑负责制,审核团队规模与内容产量挂钩
- 公开承诺杜绝”内卷式”竞争,2025年起微短剧单集时长需统一标注
- 设立专项扶持基金,优质剧目可获得流量加权推荐
创作端则呈现”两升一降”趋势:2025年Q1数据显示,现实题材占比提升至35%,单集制作成本同比上涨42%,而都市言情类立项数量下降27%。
行业标准调整正推动微短剧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通过标准化建设与动态监管结合,构建起涵盖内容生产、传播、评价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未来行业将呈现”头部平台规范化、腰部机构专业化、尾部产能出清化”的格局重构。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4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