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与核心要求
国家广电总局近年来通过多项规范性文件,逐步加强对境外人员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监管。自2018年起,《境外人员参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岗位原则上不得聘用外籍及港澳台人员。2021年发布的《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进一步强调需慎重选用外籍艺人,尤其是在涉及“丑闻劣迹”或“违法犯罪”行为时。
二、国籍标注与参与限制
2021年《电视剧母版制作规范》要求外籍演员必须标注国籍,港澳台演员需标明所属地区。这一规定虽未直接禁止国籍变更者参与节目,但通过透明化身份信息,促使制作方在选角时更谨慎。例如,若演员因国籍问题引发负面舆情,可能触发内容审查机制。
三、聘用比例与职务规范
政策对境外人员参与节目制作设置了明确比例限制:
- 电视剧中外国主创人员不得超过同类别总数的20%,且编剧与导演不得同时由外籍人员担任;
- 综艺类节目每期外籍主创人员比例同样不超过20%;
- 主持人岗位原则上禁止聘用外籍人士,国际频道等特殊情况需单独报批。
四、备案管理与审查机制
制作单位聘用外籍人员需向广电部门备案,并建立内部管理制度。节目重播时需重新审核人员资质,若发现违规聘用情况将禁止播出。港澳台人员虽不受数量限制,但仍需遵守职务禁区规定,例如不得担任监制、制片人等核心管理岗位。
五、对国籍变更者的实际影响
新规并未全面禁止国籍变更者参与节目,但通过以下方式形成限制:一是降低制作单位选用意愿,二是增加内容审查风险,三是限制职业发展空间。例如,改籍艺人无法担任主持人或核心管理职务,且在劣迹艺人排查中可能面临更高关注度。
广电新规通过标注要求、比例限制和备案审查形成系统性约束,虽未明文禁止国籍变更者参与节目,但显著提高了其参与门槛。政策导向更倾向于优先保障本土从业人员权益,同时防范因国籍问题引发的舆论风险。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46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