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背景与监管升级动因
2023年以来,网络微短剧因高投产比和独特盈利模式快速崛起,但部分内容存在低俗化、同质化问题。广电总局自2024年起启动专项整治,并于2025年2月发布新规,明确建立双周数据报送、违规内容“黑名单”等常态化监管机制。此次升级旨在平衡内容创新与行业规范,遏制流量至上的无序竞争。
二、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化
新规在既有审核框架基础上,着重强调三方面要求:
- 政治导向:严禁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历史定论等内容;
- 价值导向:禁止宣扬极端对立、暴力复仇等违背公序良俗的创作倾向;
- 版权保护:将AI“魔改”经典影视作品纳入重点监管范畴,要求平台建立显著提示机制。
三、微短剧分类备案制度落地
按投资规模与传播影响力实施三级管理:
- 重点微短剧(投资≥100万元/首页推荐):需经省级以上广电部门备案审查;
- 普通微短剧(30-100万元):需完成规划备案与成片审查;
- 其他微短剧(<30万元):由平台自主审核并定期备案。
四、AI生成内容纳入专项治理
针对《甄嬛传》变“枪战片”等AI“魔改”乱象,新规要求:
- 平台需在2025年12月前完成存量违规内容清理;
- 建立AI生成内容显著标识系统,强化版权溯源管理。
五、片名审核规范强化价值引导
广电总局明确微短剧命名三原则:
- 思想性:禁用恶俗、极端化表述,避免制造焦虑;
- 规范性:要求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长度控制在20字内;
- 艺术性:鼓励运用双关、比喻等修辞,禁用谐音恶搞。
六、常态化实施机制的建立
新规配套执行措施包括:建立平台主体责任清单、季度合规培训制度,以及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2025年3月起,广电总局将定期发布监管白皮书,公开典型违规案例。
此次审核升级标志着网络视听内容管理从“粗放式管控”转向“精细化治理”,通过分类备案、技术监管、价值引导三重抓手,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平台需在2025年第二季度前完成内部审核体系改造,以适应新监管环境。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4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