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备安全漏洞成隐患焦点
近期检测发现,部分伊铭随身WiFi设备固件存在未修补漏洞,可能被黑客通过伪造DNS服务器实施中间人攻击。测试人员在实验室环境中成功复现流量劫持过程,可实时获取设备传输的网页浏览记录和社交平台登录凭证。
研究显示安全隐患主要集中于:
- 出厂默认使用WPA-PSK弱加密协议
- 固件更新机制未采用数字签名验证
- 设备管理界面存在SQL注入漏洞
二、数据传输链路存多重风险
在公共场景测试中,使用伊铭设备建立的WiFi热点,经专业设备监测发现:
- HTTP明文传输占比达63%
- DNS查询响应时间异常波动
- TCP连接存在会话劫持可能
安全专家指出,设备采用的MTK芯片组未启用硬件级加密模块,导致金融类APP的SSL握手过程可能被降级攻击。
三、实名认证机制引发争议
根据用户投诉反馈,伊铭设备的强制实名认证存在:
- 身份证信息上传至未备案服务器
- 生物特征数据存储未说明加密方式
- 注销流程需人工审核且周期长达7天
2025年2月某安全论坛披露,某第三方代理商数据库遭泄露,涉及8.2万条包含伊铭用户实名信息的记录在黑市流通。
四、用户防护指南与建议
网络安全机构提出四维防护策略:
- 立即启用WPA3加密并修改默认SSID
- 通过官方渠道更新至V2.1.9以上固件
- 安装证书固定类防护软件
- 定期检查设备流量消耗异常
建议企业用户配置VPN隧道加密,个人用户避免通过该设备访问敏感业务系统。
当前检测数据显示,伊铭随身WiFi在硬件加密、传输协议、数据存储等环节均存在改进空间。建议监管部门加强物联网设备安全认证,消费者选购时优先选择通过EAL4+认证的产品。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5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