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管控措施
自2021年9月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多次强调抵制“耽改之风”,要求加强电视剧创作生产正面引导。在专项会议中明确提出,已制作完成的耽改剧需重新审核,未获审批项目不予放行,已播作品或将面临下架处理。这一政策标志着对同性题材影视内容的管控进入新阶段。
严控同性题材的三大原因
广电总局的管控决策主要基于以下考量:
- 资本无序扩张:耽改剧成为资本快速造星工具,80余部待播项目形成“耽改101”产业泡沫,偏离艺术创作本质
- 价值观引导需求:主管部门认为同性题材可能影响未成年人性取向认知,需防范泛娱乐化倾向
- 内容审查传统:自2016年《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明确禁止同性恋内容后,审核尺度持续收紧
对影视行业的影响
该政策引发行业重大调整:
- 已杀青作品陷入积压困境,投资方损失预估超20亿元
- 视频平台撤换耽改剧排播计划,转向主旋律题材
- 演员转型压力加剧,部分耽改出身的艺人面临发展瓶颈
社会争议与舆论反响
政策实施后形成两极分化态势:支持者认为遏制了资本投机和畸形审美,反对者则质疑其干预创作自由。知乎等平台数据显示,约58%青年网民认为政策过于严苛,而家长群体中72%表示支持。
历史沿革与政策延续
我国对同性题材的管控可追溯至2016年,当时广电总局首次将同性恋与婚外情等并列列入禁止范畴。2021年的专项整顿既是对既有政策的强化,也是对耽改剧产业化发展的针对性回应,体现了主管部门对文化产品社会效益的一贯重视。
广电总局对同性题材的管控本质上是文化治理与市场调控的综合体现,既包含防范资本无序扩张的产业考量,也涉及主流价值观引导的社会责任。这种政策导向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仍将持续影响影视创作生态。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57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