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与监管限制
中国对通信领域的严格监管是eSIM推广的主要障碍。当前政策要求所有入网设备必须通过实名认证,而eSIM的远程配置特性可能增加监管复杂度。例如,用户频繁切换运营商的行为可能涉及跨境数据流动风险,相关部门对此持审慎态度。
- 实名制审核流程与eSIM灵活性冲突
- 跨境设备管理存在法律空白
- 运营商需额外投入合规成本
运营商利益博弈
传统实体SIM卡为运营商建立了稳定的用户绑定机制,而eSIM技术可能打破这种格局。三大运营商尚未就eSIM服务分成模式达成共识,具体表现为:
- 实体SIM卡带来的设备绑定收益减少
- 跨网携号转号冲击现有市场份额
- 物联网领域利益分配尚未明确
用户习惯与认知门槛
中国消费者对实体SIM卡存在路径依赖,约67%的手机用户表示更信任物理卡片的安全性。老年群体对eSIM的远程操作存在明显抵触,同时线下渠道商缺乏推广动力,导致市场教育进展缓慢。
技术安全争议
尽管eSIM符合国际加密标准,但国内安全机构担忧其可能成为新型网络攻击载体。2022年某品牌智能手表eSIM漏洞事件引发监管部门关注,直接导致可穿戴设备eSIM服务审批延迟。
产业链配套不足
中国eSIM产业链尚未完全成熟,芯片制造商、终端厂商、运营商之间的协作机制仍在建设中。目前支持eSIM的国产设备占比不足15%,且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中国eSIM卡的全面推广需要突破政策、商业、技术三重障碍。随着数字经济发展,预计2025年后可能通过试点扩大、标准统一等方式逐步破局,但短期内仍将以特定场景(如物联网设备)的有限应用为主。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62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