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整治目标
近年来,电竞直播行业快速发展的未成年人过度参与直播打赏、低龄主播泛滥、代练平台突破防沉迷机制等问题频发。2022年5月,广电总局联合四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明确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2025年2月,全国首例针对游戏代练平台突破“防沉迷”系统的判决落地,标志着监管范围进一步扩大至电竞产业链的灰色地带。
核心措施:直播打赏与主播年龄限制
广电总局等部门的整治措施聚焦两大核心领域:
- 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赏:平台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充值、礼物购买等服务,违规者将面临暂停功能或关停业务等处罚。
- 主播年龄分级管控:禁止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注册主播账号,16-18周岁需监护人同意,并严厉打击“网红儿童”牟利行为。
代练禁令:首例判决与防沉迷漏洞
2025年2月,某游戏代练平台因协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系统被法院判定违规,成为全国首例相关司法案例。判决指出,代练行为不仅破坏游戏公平性,更导致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逃避监管,要求平台承担技术阻断责任。这一判决引发行业震动,多家代练平台宣布升级实名认证系统。
行业反应与执行难点
电竞直播平台和游戏企业已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 优化“青少年模式”,关闭打赏功能和追星类内容;
- 加强主播实名认证,通过人脸识别筛查低龄账号;
- 与代练平台建立数据互通机制,封禁违规账号。
部分中小平台仍存在审核漏洞,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冒名直播的现象屡禁不止。
社会争议与未来方向
政策引发两极化讨论:支持者认为监管有助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反对者则质疑“一刀切”可能扼杀行业创新,例如未成年电竞选手的职业发展路径受阻。广电总局回应称,未来将完善分级制度,探索“白名单”机制,为合规青少年才艺展示提供空间。
从打赏禁令到代练整治,广电部门的连环政策标志着电竞直播行业进入强监管时代。尽管短期内面临执行挑战,但通过技术手段强化实名认证、建立行业协同机制,有望在未成年人权益与产业发展间找到平衡点。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69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