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一、隐性收费与套餐陷阱
中国电信用户近期集中投诉未经告知的附加收费问题。有用户办理79元套餐时被绑定每月最低消费200元条款,导致9个月多扣1089元。典型隐性收费包括:
- 宽带调速费(20元/月)
- 摄像头月租(15元/月)
- 存储空间租赁(15元/月)
部分案例显示,用户套餐中莫名出现天翼云眼摄像头费用且无法查询开通记录,更有客服在电话营销中擅自开通天翼游戏下载服务。
二、套餐设计滞后需求
用户质疑199元套餐仍包含2000分钟通话和500条短信,与当前流量主导的通信需求严重脱节。典型矛盾包括:
- 四张卡共享40G流量的不合理分配
- 老用户无法享受新套餐优惠
- 宽带升级活动暗藏附加条款
有十年老用户指出,套餐多样性长期未更新,运营商仍采用”主卡+副卡”的捆绑模式。
三、携号转网服务障碍
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限制用户转网自由,主要手段包括:
- 设置3-5年超长合约期
- 以”靓号协议”拒绝转网申请
- 私自拆除宽带后仍持续扣费
典型案例显示,用户转网后原宽带被拆却仍扣费,导致同一地址重复缴费两年。
四、违约金与重复扣费争议
违约金计算标准引发广泛质疑,包括:
- 副卡销户需按15元×使用月份支付违约金
- 套餐变更被要求支付4301元违约金
- 系统漏洞导致已停用宽带持续扣费
有用户投诉称,欠费停机后仍产生高额费用,客服解释前后矛盾。
五、服务质量与投诉处理
用户维权面临多重阻碍,表现为:
- 客服推诿要求用户自证收费合理性
- 营业厅拖延处理投诉超过9个月
- 工信部投诉渠道响应效率低下
典型案例显示,用户申诉套餐变更后无法恢复原套餐,维权过程需多次投诉才能解决。
中国电信近期频遭质疑的核心在于收费透明度缺失与合同不对等。运营商需重构套餐体系、规范服务流程、完善投诉响应机制,同时消费者应提高证据留存意识,善用工信部投诉渠道维护权益。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74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