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宽带跨海光纤专线如何保障远距离传输稳定性?

本文解析联通跨海光纤专线通过强化光纤材料、部署海底中继放大系统、应用动态纠错编码和建立实时监控体系等核心技术,实现超长距离传输的稳定性保障,确保通信可用性达到5个9标准。

光纤材料强化技术

采用低损耗石英光纤,通过原子层沉积技术将光纤衰减系数控制在0.18dB/km以下。外层包裹钛合金铠装层,可抵御8000米水深压力及海洋生物侵蚀。

材料性能对比
类型 抗拉强度(MPa) 耐腐蚀等级
标准光纤 420 B级
跨海专用 680 A级

海底中继放大系统

每80km部署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通过三级技术保障信号强度:

  1. 前置光滤波器消除噪声干扰
  2. 自动功率均衡模块动态调节增益
  3. 冗余泵浦激光器热备份机制

动态纠错编码机制

采用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与RS码级联方案,实现双重纠错:

  • 突发错误纠正能力:10^-15误码率
  • 自适应编码率调整(0.8-0.92)
  • 实时信道质量监测反馈

实时监控与修复体系

部署OTDR光时域反射仪网络,具备以下核心功能:

  • 亚微秒级故障定位精度
  • 双路径自动切换响应时间<50ms
  • 海底设备远程重启系统

通过材料强化、信号放大、智能纠错与实时监控的四重技术架构,联通宽带跨海专线实现99.999%的传输可用性,时延抖动控制在±0.1ms内,为跨洋通信提供可靠保障。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75632.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