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广电艺术如何突破传统焕发新活力?

徐州广电通过AR虚拟重建、AI内容生成、用户共创平台等技术创新,将汉文化元素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构建起“电视+移动+户外”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培育出兼具传统技艺与数字素养的新工匠,实现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与价值重塑。

一、技术赋能:打造沉浸式视听新体验

徐州广电通过引入AR虚拟场景重建技术,将传统戏曲《汉风雅韵》中的楚汉战场进行三维建模,观众通过智能终端可实时查看演员的360°全息影像。在《彭城夜话》栏目中,运用AI生成技术复原明清时期徐州古城风貌,结合地理定位功能实现虚实空间叠加,使文化节目兼具知识性与游戏化体验。

徐州广电艺术如何突破传统焕发新活力?

2025年徐州广电技术应用成果
项目 技术类型 用户覆盖率
虚拟梨园 AR+5G直播 82.3%
AI编剧助手 自然语言处理 67.5%
数字文物库 区块链存证 95.1%

二、内容创新:构筑年轻化叙事体系

在《非遗青年说》系列中,徐州广电采用三大革新策略:

  • 跨界融合:将梆子戏与电子音乐混编,创作《楚韵·电波》舞台剧
  • 碎片传播:将90分钟纪录片拆解为15个抖音竖屏故事单元
  • IP孵化:开发汉画像石主题数字藏品,累计发行量突破50万件

三、用户共创:构建双向互动新生态

通过搭建“云上彭城”互动平台,实现三大功能创新:实时弹幕点唱系统支持观众改变戏曲唱词走向,AI换脸工具让用户化身剧中人物参与剧情发展,VR票友社区实现跨地域戏曲教学资源共享。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用户原创内容占比提升至37%,互动频次环比增长215%。

四、平台整合:重塑全媒体传播矩阵

徐州广电实施“三屏联动”战略:

  1. 电视端:4K超高清频道覆盖汉文化特色节目带
  2. 移动端:“彭派新闻”APP集成AR扫文物功能
  3. 户外端:城市数字孪生系统投射戏曲全息广告

通过数据中台实现用户画像跨平台共享,广告转化率提升至传统模式的3.2倍。

五、人才培养:培育数字艺术新工匠

建立“双师型”人才培育机制,传统戏曲演员需掌握三维动作捕捉技术,新媒体编辑必须通过AI内容审核认证。2024年实施的“数字传习所”计划,已培养出兼具非遗技艺与编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43名,其创作的《汉码·霓裳》数字服装秀全网播放量破亿。

徐州广电通过“技术筑基-内容焕新-生态重构”三位一体改革,既保留了汉文化精髓,又创造出元宇宙戏曲展演、AI即时编曲等新型业态。这种将地域文化基因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徐州样本”。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76193.html

(0)
上一篇 10小时前
下一篇 10小时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