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1998年中国电信宽带处于拨号上网向ADSL过渡阶段,主流套餐采用时长计费模式。当时”兆流量”概念尚未普及,用户主要通过调制解调器以56Kbps速率访问互联网。
套餐流量解析
典型套餐包含以下要素:
- 基础月租费:80-120元
- 包含时长:20-50小时/月
- 超时费率:3-5元/小时
连接方式 | 最大速率 |
---|---|
普通拨号 | 56Kbps |
ISDN | 128Kbps |
技术参数对比
- 传输协议:PPP拨号为主
- 网络延迟:普遍高于300ms
- 下载速度:约7KB/s(理论峰值)
用户使用场景
典型用户每月20小时上网时长对应数据量:
- 文字网页:约200MB
- 电子邮件:<10MB
- 软件下载:1-2个小型应用
1998年电信套餐采用时长计费制,未明确设置流量上限。按当时技术标准换算,典型用户月均数据消耗约300MB,相当于现代4G网络2分钟的使用量。这种计费模式深刻影响了早期互联网使用习惯。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