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SIM卡背面芯片布局与卡号标识说明

本文解析中国移动SIM卡物理结构设计与ICCID编码体系,详细说明芯片触点布局、存储单元构成及20位标识码的编码规则,阐述其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安全认证作用。

芯片物理结构

中国移动SIM卡采用嵌入式设计标准,卡片尺寸为25mm×15mm,铜制芯片区域包含8个物理触点。实际使用中通过6个触点实现功能连接,包含:

  • 数据I/O接口(Data)
  • 复位信号(RST)
  • 电源供应(Vcc)
  • 时钟信号(CLK)

触点接口定义

芯片触点采用ISO 7816标准布局,主要功能模块包括:

  1. 8位微处理器单元
  2. 3-8KB ROM程序存储器
  3. 6-16KB RAM工作存储器
  4. 128-256KB EEPROM数据存储

ICCID编码规则

卡背面20位ICCID码遵循特定编码规范:

  • 前6位:898600表示中国移动
  • 第7位:业务接入号对应网络号段
  • 第8位:功能标识(0为标准卡,1为预付费卡)
  • 第9-10位:省级行政区编码
  • 第11-12位:发卡年份代码

技术规范要求

SIM卡制造需符合以下技术规范:

  • 工作温度范围:-20℃~85℃
  • 存储电压范围:1.8V-5V兼容
  • 机械强度:可承受500次插拔
  • 数据保存期限:≥10年

安全应用场景

ICCID作为核心身份标识,支持以下应用:

  1. 运营商网络鉴权认证
  2. 遗失设备追踪定位
  3. 跨设备号码迁移
  4. 电子支付安全验证

中国移动SIM卡通过标准化的芯片布局和ICCID编码体系,既保障了物理接口的兼容性,又实现了用户身份的安全认证。20位ICCID码作为核心标识,贯穿SIM卡生产、发行、使用全生命周期,在移动通信服务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79743.html

(0)
上一篇 13小时前
下一篇 13小时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