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桂林市文旅局通过制定《全域旅游与非遗传承协同发展规划》,明确将非遗保护纳入旅游产业体系。2023年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非遗工坊、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旅游景区联动开发。政策文件提出:
- 优先审批非遗主题旅游项目
- 建立非遗传承人景区驻场制度
- 实施文旅融合税收优惠政策
非遗资源挖掘与整理
系统梳理全市156项非遗项目,建立动态数据库,重点开发三类资源:
- 传统技艺类:如苗族银饰锻造、桂剧脸谱绘制
- 民俗节庆类:包括龙脊梯田开耕节、瑶族盘王节
- 民间艺术类:桂林渔鼓、彩调剧等表演形式
区域 | 项目数量 | 核心载体 |
---|---|---|
阳朔县 | 28 | 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 |
龙胜县 | 19 | 红瑶服饰制作基地 |
旅游线路与非遗体验融合
设计”非遗+”主题游线,如漓江非遗船歌体验线、桂北民俗村寨深度游。在象鼻山、两江四湖等景区增设:
- 非遗工坊互动区
- 沉浸式民俗展演
- 非遗美食手作体验
社区参与与传承人培养
建立”传承人+农户+企业”合作模式,2023年培训非遗从业者1200人次。典型案例包括:
- 大圩古镇打造壮族织锦研学基地
- 恭城瑶族油茶技艺纳入民宿服务标准
数字化传播与品牌建设
开发”桂林非遗地图”小程序,实现:
- 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
- 非遗传承人直播教学
- 线上非遗商品定制
联合抖音、携程等平台推出#寻味桂林非遗#话题,曝光量超2亿次。
通过政策创新、资源整合与科技赋能,桂林市开创了非遗活态传承与旅游消费升级的共赢模式。2024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非遗主题旅游收入同比增长67%,验证了文旅深度融合的可持续价值。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8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