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联通5G覆盖为何在部分区域仍存盲区?

桐城联通5G覆盖盲区主要受限于高频段信号穿透力弱、低频资源短缺及基站建设滞后,需通过异网漫游、微基站补充和频谱优化逐步改善。

地理环境与建筑遮挡的天然限制

桐城部分区域因地形复杂,山区、丘陵等地貌对5G高频信号形成天然屏障,导致电磁波传播损耗显著增加。城区高层建筑密集区域,钢筋混凝土结构对5G信号的穿透损耗可达20dB以上,造成室内深度覆盖不足。这与国内普遍存在的“高楼信号衰减”现象一致,需通过微基站补充覆盖。

桐城联通5G覆盖为何在部分区域仍存盲区?

联通频段资源短缺的先天劣势

中国联通在800-900MHz低频段仅拥有12MHz带宽资源,不足竞争对手的1/3,导致单基站覆盖半径缩短约40%。高频段部署的3.5GHz频段虽能提供大带宽,但穿透力弱且绕射能力差,在桐城老旧社区、地下停车场等场景易形成覆盖空洞。

基站密度不足与建设滞后

目前桐城联通5G基站数量较竞争对手少约15%,存在以下建设难点:

  • 选址审批流程长:部分社区存在基站辐射误解
  • 电力配套困难:山区供电稳定性差
  • 投资回报率低:人口稀疏区域难以支撑建设成本

用户反馈与优化机制的挑战

运营商网络优化依赖用户投诉数据,但桐城存在以下反馈断层:

  1. 老年用户群体占比较高,主动反馈意识较弱
  2. 短期游客难以准确定位信号问题位置
  3. 室内深度覆盖问题需专业设备检测

未来突破方向与解决路径

针对现存盲区,建议采取分级解决方案:

  • 近期:推广异网漫游服务,共享其他运营商基站资源
  • 中期:部署300MHz频段补充农村覆盖
  • 远期:建设卫星通信备用通道,保障应急通信

桐城联通5G覆盖盲区的形成是技术特性、资源分配与基建进度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频谱重耕、共建共享等创新模式,配合政策支持与用户共建机制,有望在3年内将盲区面积缩减70%以上。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88936.html

(0)
上一篇 13小时前
下一篇 13小时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