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与发酵过程
2025年3月25日,约200名自称「段友」的网民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门口聚集抗议,要求解禁已关停七年的「内涵段子」客户端。现场出现拉扯警戒线、堵塞出入口等过激行为,引发公共秩序争议。该事件源于近期某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模仿「内涵段子」风格的账号,被监管部门批量封禁后,部分用户转向线下表达诉求。
线下聚集的群体特征
参与群体呈现三个显著特征:
- 80%为25-35岁男性,存在地域性抱团现象
- 使用特定暗语串联行动,如「滴~滴滴」接头口令
- 部分人员携带印有「段子不死」的定制化标识物
这种行为模式与2018年内涵段子关停后的网络悼念活动存在传承性,但线下对抗式表达尚属首次。
网络治理的连锁反应
事件引发多方连锁反应:
- 社交平台紧急清理「内涵段子复活」相关话题
- 主流媒体发文批评「以情怀包装违法行为」
- 网信办重申将严查借机煽动对立的内容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抗议者存在个人信息被「开盒」风险,这与网络戾气整治行动中重点打击的隐私泄露行为形成矛盾。
平台责任与法律边界
该事件暴露出三个核心问题:
争议点 | 法律依据 |
---|---|
集会申请程序 | 《集会游行示威法》第七条 |
网络煽动认定 | 《网络安全法》第十二条 |
平台内容审核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九条 |
专家指出,模仿已关停平台的亚文化传播,可能触发「网络厕所」类违规行为判定标准。
该事件折射出网络亚文化治理的复杂性,既要防范线下行为突破法律底线,也需关注特定群体合理表达诉求的疏导机制。正如清朗行动所强调的,平台主体责任与网民行为规范的双向约束,仍是维护网络生态的关键路径。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9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