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电信业发展:通信技术与基础设施革新路径

毛泽东时代(1949-1976)是中国电信业现代化的重要奠基期,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构建起覆盖全国的骨干通信网络。从苏联援助的载波系统到自主研发的半导体设备,从城市电话网到农村单线载波,这一时期的技术积累和网络布局为改革开放后的通信飞跃奠定了基础。

基础设施的起步

新中国成立初期,电信网络仅覆盖主要城市,全国电话交换机容量不足30万门。1950年《邮电建设纲要》提出“以有线为主、无线为辅”的战略布局,至1952年完成京沪、京汉等骨干线路的铜缆铺设。

毛泽东时代电信业发展:通信技术与基础设施革新路径

1950-1965年电信设施增长数据
年份 长途电缆(万公里) 电话用户(万户)
1950 0.8 21.7
1965 12.4 92.3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

在苏联专家协助下,我国于1956年建成首条12路载波电话系统。自主研发领域取得突破:

  • 1958年研制成功电子管式电报交换机
  • 1964年开发出半导体短波电台
  • 1969年完成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机量产

电报与电话网络建设

全国电报网采用四级辐射结构:

  1. 北京-大区中心局
  2. 大区-省级中心局
  3. 省级-地市局
  4. 地市-县乡局

1970年实现省会城市间自动转报,电报业务量年均增长17.3%。

农村通信的拓展

1965年启动“村村通工程”,采用低成本技术方案:

  • 单线载波电话系统
  • 磁石式交换机
  • 架空明线简易架设

国际合作与技术输入

通过经互会框架引进东欧国家技术,典型案例包括:

  • 匈牙利提供的微波中继设备
  • 捷克斯洛伐克援助的电缆生产线
  • 波兰技术支持的电话计费系统

历史遗产与影响

这一时期构建的“八纵八横”骨干网络为改革开放后的通信现代化奠定基础,培养的技术队伍成为后续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研发的中坚力量。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191326.html

(0)
上一篇 13小时前
下一篇 13小时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