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电老兵的战略转身引发关注
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影视审读评议中心副主任王千钧,凭借24年从业经验与20余项政府奖荣誉,近期在广电系统内部推动的智能审读机制改革引发行业震动。这位曾提出“新闻编辑五项素质论”的资深专家,将传统编审流程与AI技术深度融合,其主持开发的智能审读系统已实现高危内容拦截率99.6%,成为广电领域技术转型的标杆案例。
二、动向背后的三大核心内容
王千钧的行业动作可归纳为三个维度:
- 流程重构:推动“AI预审+人工复核”双轨制,将新闻编发周期缩短40%
- 人才培养:在浙江传媒机构推广“政治意识+技术素养”复合型编辑培养体系
- 标准革新:牵头制定《融媒体内容智能审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三、媒体融合深水区的破局信号
此次改革与浙江广电集团整体战略形成呼应。作为《行风热线》等王牌节目的诞生地,浙江广电正通过“智能审读系统+舆论监督平台”的组合拳,构建从内容生产到传播监管的完整生态链。王千钧团队的技术突破,有效解决了传统媒体“千端千面”导致的流量分散难题,为广电系实现“千人千面”精准传播奠定基础。
指标 | 传统模式 | 新模式 |
---|---|---|
日处理量 | 500条 | 3500条 |
高危拦截率 | 82% | 99.6% |
人工成本 | 100% | 30% |
四、行业反响与争议焦点
学界与业界对此呈现两种态度:
- 支持方认为这是解决广电系“用户分散、内容重合”痛点的关键举措
- 质疑方担忧技术主导可能弱化新闻专业主义价值判断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近期举办的编剧研修班中,已有专家建议将智能审读机制延伸至影视创作领域,形成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体系。
五、未来广电转型的示范效应
在广电总局推动数字化升级的政策背景下,湖北广电等地方机构已启动类似技术部署。王千钧团队的经验可能催生三个行业趋势:
- 审读评议中心向技术中台转型
- 地市级广电建立联合技术实验室
- 形成“长三角广电技术标准联盟”
这场由技术专家主导的变革,正在重塑广电行业的生产关系与价值评估体系,其成败将直接影响传统媒体在智能时代的生存空间。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203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