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的常见手段
近年来,多地出现以“抽奖送平板/手机”为名的诈骗活动。其核心模式为:通过赠送小礼品诱导路人参与抽奖,随后以“中大奖”为幌子,要求用户签订高额话费合约或捆绑消费套餐,最终通过合约条款获利。常见手法包括:
- 以“推广5G”“新店开业”等名义请求扫码点赞,诱导参与抽奖活动;
- 抽奖系统预设中奖结果,制造“幸运”假象;
- 承诺“无需预存费用”,但实际绑定2-3年话费合约。
合约机背后的利益链
此类骗局的盈利本质在于合约机条款设计。运营商或代理商通过以下方式保障自身利益:
- 话费分成:用户每月缴纳的话费中,代理商可获得30%-50%的分成;
- 消费绑定:合约期通常要求用户保持套餐不变,且违约金高达设备原价;
- 免责条款:合约中常隐含“网络降速不构成违约”等模糊条款。
真实案例分析
2024年12月,某消费者在街头抽中“免费平板”,被带至营业厅签订每月198元、为期24个月的话费合约。事后发现合约总成本超过平板市价两倍,最终通过12315投诉追回款项。
项目 | 宣传话术 | 实际条款 |
---|---|---|
合约期限 | “随时可终止” | 最低履约24个月 |
设备归属 | “立即领取” | 需缴满合约金后方可解锁 |
如何辨别与应对
遭遇此类情况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拒绝签订任何现场合约,要求提供书面协议带离审查;
- 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核实活动真实性;
- 保留中奖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据,通过12315或工信部投诉。
所谓“中奖后需办理合约机”本质上属于消费陷阱。根据多起案例验证,此类活动既非运营商官方行为,也不符合正常商业逻辑。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避免因轻信“免费”承诺陷入长期经济负担。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21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