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光组网的基础架构
全光组网通过端到端光信号传输消除光电转换环节,采用光纤直连架构减少中间节点处理时延。核心层部署光交叉连接(OXC)设备,实现波长级业务调度,接入层则通过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提升带宽利用率。
光层与电层的协同优化
在控制平面采用SDN集中管控技术,实现以下功能:
- 动态调整光路资源
- 实时监测链路状态
- 预测流量峰值并预分配波长
物理层应用相干光通信技术,支持400G/800G高速传输,同时降低色散补偿需求。
智能路由与波长分配算法
基于机器学习的智能算法可优化传输路径选择:
- 建立网络拓扑数字孪生模型
- 分析历史流量特征构建预测矩阵
- 动态选择最优波长组合路径
场景 | 传统网络 | 全光网络 |
---|---|---|
城域传输 | 1200 | 380 |
跨省传输 | 8500 | 2200 |
低时延传输的硬件支撑
采用硅光集成芯片将调制器、探测器等器件单片集成,减少封装引入的时延。量子点激光器提供更稳定的光源,配合拉曼放大器延长无中继传输距离至600公里以上。
网络切片与服务质量保障
通过FlexE技术划分硬隔离通道,为不同业务提供差异化的时延保障:
- 金融交易:<1ms
- 工业控制:<5ms
- 4K视频:<20ms
全光组网通过架构革新、算法优化与硬件升级的立体化方案,构建了可承诺的确定性低时延传输能力。随着光器件集成度的持续提升和AI控制技术的深化应用,将推动通信网络进入微秒级时延新时代。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22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