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仅凭颜色深浅判断
部分用户误认为公章油墨颜色越深代表真实性越高,但实际上不同制章厂商的印油饱和度存在合理差异。鉴别时应重点核查:
- 边缘锯齿是否呈现防伪特征
- 中心五角星比例是否符合国标
- 字体笔画是否具备微缩文字
误区二:忽略防伪码验证
2018年后备案的电信公章均配备13位防伪编码,但仍有28%的核验者未通过官方系统查询。正确流程为:
- 登录工信部印章备案平台
- 输入防伪码及企业统一信用代码
- 比对系统显示的印章矢量图
误区三:过度依赖肉眼观察
普通放大镜难以识别现代公章的高精度防伪特征,建议采用:
- 紫外光检测荧光反应
- 50倍显微观察网点结构
- 专业比对仪测量尺寸误差
设备类型 | 检测精度 |
---|---|
紫外验钞笔 | 0.5mm |
电子显微镜 | 5μm |
误区四:电子章无需鉴别
电子公章同样存在伪造风险,核验要点包括:
- 查看数字证书颁发机构
- 验证时间戳服务器签名
- 检测哈希值是否匹配
公章鉴别需要综合运用物理特征检测与数字验证手段,建议企业建立三级核验制度,定期更新防伪知识库,并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专业鉴定服务。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22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