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网通充值卡被指为新型骗局?

近年来,全网通充值卡成为新型诈骗工具,犯罪分子利用其匿名特性实施诈骗洗钱。本文揭示该骗局的三大运作模式,分析其”诈骗+洗钱”的双重违法属性,通过典型案例解析高额返现陷阱,并提供官方防范建议。

一、新型骗局的运作模式

诈骗分子利用全网通充值卡的匿名性和便捷性特征,通过三种典型流程实施犯罪:

为什么全网通充值卡被指为新型骗局?

  1. 通过社交平台发布虚假优惠信息,吸引受害者主动联系
  2. 要求受害者购买指定金额的充值卡,并获取卡号密码等核心信息
  3. 将充值卡转卖套现或直接用于转移涉诈资金

二、诈骗与洗钱的双重属性

此类骗局具有双重违法特征:

  • 前端实施电信诈骗:虚构高收益理财、演唱会门票等场景诱导转账
  • 后端完成洗钱操作:通过多次转卖充值卡切断资金流向

南京警方近期查获的案例显示,单笔涉案金额最高达14.5万元,犯罪分子通过话费慢充、购物卡套现等方式完成资金转移。

三、高额返现诱惑背后的陷阱

诈骗分子常用话术包括:

  • “充值1000元返200元”的高回报承诺
  • “特殊渠道内部优惠”的稀缺性暗示
  • “规避手续费”的虚假合规说辞

山东牟平警方破获的加油卡骗局显示,诈骗分子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垫资手法维持骗局,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

四、典型案例与警方提示

近期典型诈骗模式对比
类型 涉案金额 洗钱途径
购物卡套现 14.5万元 超市购物卡转卖
话费慢充值 5.2万元 运营商账户分流
加油卡优惠 24.3万元 多级分销转售

五、防范与应对措施

公安部反诈中心建议:

  1. 认准官方充值渠道,拒绝非正规平台交易
  2. 警惕异常优惠信息,超过市场常规返现比例必有诈
  3. 及时举报可疑交易,发现资金异常立即报警

全网通充值卡骗局本质上是传统电信诈骗的变种升级,通过虚拟商品交易特性实现资金流转隐蔽化。公众需提高对非接触式交易的风险认知,相关平台应当建立大额购卡预警机制,共同构建反诈防线。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235804.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