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销话术中的价格陷阱
运营商常以”免费升级””套餐降价”为诱饵,通过视觉误导和语义模糊实施收费。例如将优惠价格放大展示而弱化原价信息,优惠期结束后不仅恢复原价,还可能因资源减少导致实际支出增加。部分用户接到”套餐到期需升级”的恐吓式营销电话,实际原套餐本可自动延续。
二、自动续费条款暗藏玄机
运营商系统存在三类自动扣费机制:
- 电视端订购服务免密扣款,用户未收到短信验证
- 免费体验期后自动转为付费模式
- 套餐变更时附加增值服务条款
某用户因IPTV音乐服务被连续扣费19个月,期间未收到任何有效通知。
三、业务捆绑的隐蔽收费
宽带升级业务中存在强制捆绑销售:
- 要求办理新宽带套餐才能提速,旧设备作废
- 开户时默认开通云盘、副卡等付费功能
- 将路由器租赁费混入套餐收费
某用户发现两年间为未使用的副卡和云盘多支付近千元。
四、老年人专项服务缺失
运营商普遍缺乏适老化服务设计:
- 65岁以上用户仍被开通50元流量套餐长达7年
- 电视端订购服务缺少子女确认机制
- 套餐说明未提供大字版纸质协议
五、维权与监管建议
建议采取分级防控措施:
- 建立老年人套餐白名单制度
- 强制要求二次验证才能开通付费服务
- 设置15天套餐变更冷静期
消费者可通过12315投诉追回损失,某用户通过反复投诉最终追回被扣款项。
运营商通过系统化的话术设计、技术漏洞利用和服务条款模糊化,在套餐升级过程中设置多重收费陷阱。消费者需定期核查账单明细,老年群体应主动要求关闭自动开通功能,监管部门亟待建立更完善的预警机制。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237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