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贩卖实名手机卡属于违法行为?

贩卖实名手机卡属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其关联电信诈骗、洗钱等犯罪行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并需承担民事赔偿和信用惩戒,形成刑事、民事、行政三重追责体系。

一、法律明确禁止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手机号码作为实名制登记的身份识别信息,与公民身份证号、生物特征等数据具有同等法律保护效力。2025年施行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三十八条更明确规定,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手机卡等作案工具将承担刑事责任。

二、实名手机卡关联公民身份信息

每张实名手机卡包含以下核心数据:

  • 机主姓名与身份证号码
  • 运营商开户登记信息
  • 通讯记录与社交账户关联信息

这些信息一旦被诈骗团伙获取,可直接用于精准实施电信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例如某证券推广公司通过购买实名手机号注册抖音账号,两年间非法获利超200万元。

三、形成黑灰产业链关键环节

贩卖实名手机卡已成为犯罪链条中的重要支撑,典型运作模式包括:

  1. 基层收卡:以50-100元价格诱导学生、老人等群体办卡
  2. 层级转卖:通过多级黑卡团伙加价倒卖
  3. 终端使用:最终以250元/张价格流向诈骗团伙

四、典型案例与司法判决

案件 违法事实 判决结果
潘某贩卖客户信息案 出售100余名客户手机号及验证码 有期徒刑6个月+赔礼道歉+赔偿3298元
何某购买手机号案 支付40万购买手机号用于引流 非法获利200万被刑事追责
近年典型司法判例汇总

五、相关法律后果与惩戒措施

违法者将面临双重追责机制:

  • 刑事处罚: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 民事赔偿:需支付惩罚性赔偿金
  • 信用惩戒:限制银行账户功能与数字钱包使用

实名手机卡交易直接威胁公民信息安全,助长电信网络犯罪。国家通过完善立法、强化司法、建立信用惩戒机制形成全方位打击体系,公众应提高法律意识,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两卡”交易。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259856.html

(0)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