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电信诈骗防范指南:闽警提示守护财产安全

本文系统梳理福建地区高发电信诈骗手法,详解闽警推出的”六不三问”防诈原则,针对旅游购票、扫码送礼等场景提供防护指南,并给出个人信息分层保护策略与遭遇诈骗后的应急处置步骤,助力群众构筑财产安全防线。

电信诈骗常见手法解析

近年来福建地区高发电信诈骗主要呈现三种形式:一是冒充公检法人员谎称涉案要求资金核查,二是利用虚假投资平台承诺高额返利吸引中老年人,三是通过伪基站发送含木马链接的”节日红包””助学金申领”短信。部分案件中,诈骗分子会伪造政府公文诱导受害者进行”安全账户”转账,或通过远程控制软件窃取手机银行信息。

福建电信诈骗防范指南:闽警提示守护财产安全

闽警提示:六不三问原则

福建省公安厅反诈中心总结防诈口诀:

  • 六不准则: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透露个人信息、不点击可疑链接、不扫码陌生二维码、不接听转接电话、不向陌生账户汇款
  • 三问机制:遇可疑情况主动问民警、问银行职员、问事件当事人

特别提醒老年群体警惕”以房养老”理财陷阱,任何要求抵押房产的”高收益”项目均需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办理。

重点场景防范指南

针对福建春节期间高发案件类型:

  1. 景区扫码送礼:拒绝填写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的赠礼活动
  2. 网络购票陷阱:认准”福建文旅云”等官方购票平台
  3. 助学金诈骗:学校不会电话通知转账操作

旅游旺季需特别注意仿冒12306、航空公司等钓鱼网站。

个人信息保护策略

建议采取分层防护措施:

  • 初级防护:关闭社交软件”附近的人”功能,定期更换支付密码
  • 中级防护:银行账户与日常消费账户分离,设置转账限额
  • 高级防护:启用手机银行人脸识别验证,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遭遇诈骗后的应急处理

发现被骗后应立即执行”黄金30分钟”操作链:

  1. 拨打110报警并前往辖区派出所备案
  2. 通过银行客服冻结涉案账户
  3. 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电子证据
  4. 修改所有关联账户密码

防范电信诈骗需建立”事前预防-事中识别-事后处置”的全链条防护意识。福建警方将持续完善反诈预警系统,但最终守护财产安全仍需每个公民提高警惕,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防诈箴言。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270735.html

(0)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