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长定义与重要性
移动宽带波长是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物理特性,计算公式为:波长(λ)= 光速(c)/ 频率(f)。波长范围直接影响信号覆盖能力与传输速率,是网络优化的核心参数。
移动宽带频段划分
主流移动通信技术使用以下频段:
- 4G LTE:700 MHz
2.6 GHz - 5G Sub-6:3 GHz
6 GHz - 5G毫米波:24 GHz
40 GHz
典型波长计算
频段 | 波长范围 |
---|---|
700 MHz | 约42.86 cm |
3.5 GHz | 约8.57 cm |
28 GHz | 约10.71 mm |
影响因素
- 高频段波长更短,穿透力弱但带宽高
- 环境障碍物导致多径衰减
- 大气吸收对毫米波影响显著
标准规范
国际电信联盟(ITU)规定民用移动通信波长范围需满足:
- 下限>10 cm(<3 GHz)
- 上限<1 mm(>300 GHz)
移动宽带正常波长范围由工作频段决定,Sub-6 GHz设备典型波长在8-40 cm之间,毫米波设备则降至毫米级。运营商需根据场景需求选择合适频段以实现最佳通信效果。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283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