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现状与数据统计
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委员会统计,2023年第一季度移动支付类安全事件同比增长27%,其中钓鱼网站、虚假APP和二维码劫持成为主要攻击手段。
风险类型 | 占比 |
---|---|
短信钓鱼 | 38% |
恶意软件 | 29% |
二维码欺诈 | 22% |
三大常见安全隐患
- 伪基站发送钓鱼短信
- 山寨支付APP窃取信息
- 公共WiFi数据截取
近期多地出现仿冒银行客服诱导用户点击链接更新资料的诈骗案例,单笔最高损失达18.7万元。
六步防护操作指南
- 启用双重身份验证
- 设置交易限额提醒
- 定期更新支付密码
- 关闭小额免密支付
- 验证商户资质信息
- 安装官方安全防护软件
典型案例分析
2023年4月某共享充电宝平台因API接口漏洞导致12万用户支付信息泄露,攻击者通过中间人攻击方式篡改支付金额。
未来防护建议
建议用户每季度检查授权应用列表,金融机构应加强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监管部门需建立动态风险预警系统。
构建安全的移动支付环境需要用户提高警惕、企业强化技术防护、监管部门完善制度的三方协同,通过技术手段与安全意识的双重提升筑牢支付安全防线。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29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