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量虚标与定向限制
广告中宣称的“200G大流量”往往包含大量定向流量,实际通用流量可能不足20G。例如某用户购买标称200G的套餐,实际仅有80G通用流量可用于日常APP使用。定向流量仅限特定视频平台或社交软件,超出部分需按每MB 0.29元计费,单日流量费可达数十元。
二、隐藏费用连环扣
低价套餐常通过多层收费机制获利:
- 强制首充激活:宣称0元领卡却需充值50-100元才能开通
- 增值服务捆绑:客服以“赠送流量”名义开通6元/月的付费服务
- 自动切换陷阱:手机默认开启流量自动切换功能,导致高额超支
三、物联卡冒充正规卡
部分商家违规出售物联网专用卡,这类卡存在三大风险:
- 无法进行通话短信,网络信号极不稳定
- 流量消耗存在30%-50%虚标现象
- 充值渠道脱离运营商管控,售后无保障
四、优惠期限暗藏涨价
低价套餐优惠期普遍为6-24个月,到期后资费自动翻倍。有用户首年享受19元套餐,次年月租直接涨至59元且无法取消。部分运营商通过模糊话术诱导升级,如谎称“原套餐即将失效”迫使消费者选择高价套餐。
五、归属地限制与功能阉割
随机归属地的手机卡导致三大使用障碍:无法绑定本地宽带、不能办理特定业务、客服需联系外地运营商处理问题。部分低价卡阉割基础功能,需额外付费开通语音服务。
消费者在选择低价套餐时,务必核实流量类型、资费有效期、服务协议等条款。建议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业务,保留通话录音和短信凭证,遭遇违规营销可向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投诉。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31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