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套路:免费背后的消费陷阱
近期多地出现的充话费送平板活动,普遍采用三步诱导流程:首先以抽奖中奖名义吸引消费者进店,继而要求预存高额话费或绑定信用贷款,最终通过格式合同固化不平等条款。例如武汉某案例中,消费者被隐瞒办理了5500元贷款协议,而所谓的“免费赠送”实为分期返还话费的商业包装。
隐藏消费的三种典型形式
- 强制信用贷款:商家通过花呗、白条等消费贷完成预存金收取,消费者实际背负债务
- 虚假话费返还:承诺的月返话费常出现延迟或终止,且专用APP无法直接充值
- 违约金条款:合同中暗藏高额违约金,部分商家收取15-20%手续费
如何识别骗局?关键特征解析
正规运营商活动具备三个识别要素:官方授权标识、话费直充手机账户、无第三方金融绑定。若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门店无运营商LOGO、要求下载非官方APP、诱导签署纸质合同。
维权步骤与法律支持
- 立即保存转账记录、合同文本等证据
- 现场拨打运营商官方客服核实活动真实性
- 向市场监督局投诉并同步110报警备案
- 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撤销欺诈性合同
案例警示:真实纠纷盘点
案例类型 | 涉及金额 | 解决率 |
---|---|---|
强制贷款 | 5000-8000元 | 68% |
虚假返还 | 3000-6000元 | 52% |
三亚某消费者预存6000元后,发现话费需通过非正规APP兑换,且设备价值不足2000元;广州番禺区单日接报20余起同类投诉,反映商家使用流动摊位逃避监管。
充话费送平板活动存在系统性消费风险,2025年3月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将其列为重点整治对象。消费者需牢记:任何需要预存高额资金、绑定信用账户的“免费”促销,本质上均属违规商业行为。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333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