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夸大功能与实际性能不符
央视调查发现,市面上70%的随身WiFi产品存在参数造假现象。部分商家宣称设备支持5G网络,实际仅兼容4G频段;标榜”超长待机30天”的设备,实测续航不足48小时。
二、流量陷阱:缩水套餐与隐形扣费
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流量计量失真问题:
- 宣传”1000GB不限速”套餐,实际可用流量不足300GB
- 设备内置软件自动扣除”服务管理费”
- 夜间时段强制限速至128kbps
陷阱类型 | 占比 | 平均损失金额 |
---|---|---|
流量虚标 | 45% | 180元/月 |
隐形扣费 | 32% | 75元/月 |
设备溢价 | 23% | 150元/台 |
三、消费者案例:高价设备变”砖头”
北京王女士花费599元购买的”企业级”设备,使用两周后出现:
- 信号强度衰减80%
- 运营商服务无故终止
- 商家售后电话已成空号
四、行业专家解析技术漏洞
通信专家李明指出:”这些设备多采用二手基站芯片,通过软件篡改信号显示强度。部分产品甚至存在数据泄露风险,可能被黑客劫持作为网络攻击跳板。”
五、如何辨别正规产品
- 核查设备进网许可证编号
- 要求提供完整资费明细表
- 优先选择三大运营商官方产品
六、监管部门整治措施
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启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
- 未备案的跨境数据服务
- 虚假广告宣传行为
- 非法改装通信设备
消费者应提高对随身WiFi产品的鉴别能力,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监管部门需建立长效监测机制,规范物联网设备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38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