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底消费陷阱
合约机常以「购机优惠」吸引用户签订长期套餐,但实际总支出往往高于裸机价格。例如某款标价2999元的合约机,需绑定36个月129元套餐,总成本达7643元,相比单独购买设备+普通套餐多出30%费用。部分运营商还会将宽带、会员服务排除在保底消费外,导致用户实际支出超出预期。
二、自动续费条款
合约到期后默认续约是常见陷阱,运营商通过以下方式绑定用户:
- 优惠期结束后资费自动上涨30%-50%
- 预装APP试用期后自动扣费(38-298元/月)
- 未及时取消即视为同意续签
三、违约金计算方式
提前解约需支付双重费用:剩余合约期总费用的30%-50%作为违约金,且预存话费不予退还。北京某案例显示,用户解约1400元优惠合约时需支付等额违约金,实际支出远超手机价值。
四、增值业务捆绑
项目类型 | 月均费用 |
---|---|
云盘会员 | 6-15元 |
视频彩铃 | 6元 |
惠生活会员 | 20元 |
这些服务常以套餐升级名义绑定,三年累计产生额外支出超千元。
五、套餐变更限制
合约期内用户面临双重限制:套餐变更需遵循「只升不降」原则,如原套餐96元只能选择更高资费;号码归属地变更可能产生漫游费或业务办理障碍。
合约机的隐性条款通过长期绑定、费用叠加、服务限制形成完整闭环。消费者应重点核查协议中的自动续期条款、违约金计算方式及增值业务明细,必要时通过工信部渠道维权。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405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