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成本反超裸机陷阱
合约机常以「0元购机」「半价分期」为噱头,实则通过36个月套餐绑定用户。以iPhone 15为例:
方案 | 手机费用 | 两年套餐总支出 | 综合成本 |
---|---|---|---|
裸机 | 6999 | 936(39元/月) | 7935 |
合约机 | 2999 | 3096(129元/月) | 6095 |
看似节省2000元,但合约套餐强制绑定冗余服务(如云盘会员、视频彩铃),实际使用成本仍高于裸机。
二、隐藏条款连环套
运营商通过三类条款设置消费陷阱:
- 优惠期限制:前6-12个月享受低价套餐,后期资费上涨30%-50%
- 自动续约条款:合约到期后默认续签,未取消则延续高消费套餐
- 机卡绑定限制:更换手机或SIM卡将触发违约,导致话费返还终止
三、高额违约金与征信风险
合约期内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手机款+20%违约金,例如冻结花呗2159元的橙分期合约,解约需一次性偿还1712元。若因自动扣款失败导致欠费,运营商将上报征信系统,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四、自动分期与手续费陷阱
分期合约机常暗含两项资金风险:
- 默认开通自动分期功能,200元以上消费自动分3期收取手续费
- 标榜「免息分期」实则收取月服务费,36期总费率高达18%-24%
更有用户反馈提前还款时,仍需支付全部分期手续费。
合约机的「优惠外衣」下隐藏着总成本反超、条款捆绑、征信威胁三重风险。消费者应仔细核算36个月总支出,对比裸机方案,并着重审查自动续约、违约金比例等条款。建议优先选择可自主更换套餐的信用购机模式,避免陷入长期消费陷阱。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424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