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期限陷阱
运营商常以赠送手机卡为由要求签订24-36个月合约,用户中途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典型案例显示,办理“219元套餐”后无法恢复原套餐,需每月承担159元固定费用。部分协议规定三年合约期内禁止降档套餐,违约金金额随使用时间递增。
二、最低消费限制
免费手机卡常伴随隐性消费要求,包括:
- 强制叠加来电显示、云存储等增值服务
- 宽带与手机话费捆绑扣费,欠费即断网
- 套餐外流量收费规则不透明
有用户反映办理时承诺月费59元,次月账单显示133元,差额包含未告知的增值服务费。
三、设备押金与月租费
赠送设备暗藏收费陷阱:
- 监控摄像头、路由器需绑定2年以上协议
- 设备月租费15-30元/月,合约期满自动续费
- 设备损坏需支付高额赔偿金
四、套餐升级诱导
运营商通过上门维修等方式诱导升级套餐,常见手段包括:
- 以“免费提速”为由变更付费模式
- 私自开通魔盘业务等增值服务
- 赠送设备需额外购买机顶盒服务
五、副卡隐藏费用
赠送副卡存在未告知收费规则:
- 未激活副卡仍收取月费
- 副卡取消需支付15元/月违约金
- 主副卡共享流量机制不透明
典型案例显示两张未激活副卡导致1200元扣费。
宽带赠送手机卡普遍存在套餐捆绑、设备收费、违约金陷阱等隐性消费。消费者应要求书面确认收费明细,保留业务员承诺证据,定期核查账单明细。通过工信部投诉渠道维权成功率超90%,建议遇消费纠纷时及时申诉。
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如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处理。
本文由神卡网发布。发布者:编辑员。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违者必究。出处:https://www.9m8m.com/1433064.html